百余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,七十载栉风沐雨踔厉奋进。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、raybet官网七十周年校庆。建党百年以来,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成就,带领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复兴。武汉作为一座英雄的城市,见证了党的百年的筚路蓝缕,武汉人民也在党的带领下,历经风风雨雨,终于翻身做主人。为了回顾党带领武汉人民这段波澜壮阔的宏伟历史,为了铭记武汉发展进程中的精彩瞬间和高光时刻,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百年光辉历程、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,我们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百年足迹,记录了建党百年以来武汉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轨迹和辉煌成就。今天,我们就带领大家,在重走党在武汉的足迹中,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。
一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(1921—1949)
1920年8月,董必武、陈潭秋等人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,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6个早期共产党地方组织之一。1921年初夏,董必武、陈潭秋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向大会报告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情况,参与讨论、起草并通过党的纲领,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,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主张。
1923年2月1日,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。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,林祥谦被指定为江岸地区罢工总负责人。2月4日,林祥谦下达罢工令,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开始。2月7日,林祥谦与十几名工会领导人和工人代表被北洋军阀逮捕。北洋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,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,林祥谦说:“头可断,血可流,工不可复!”最终惨遭杀害,年仅31岁。2009年9月,林祥谦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。
1926年秋,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。继国民政府迁都武汉,中共中央亦陆续将机关由上海迁来。1927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抵达武汉,居住于汉口原俄国租界四民街61、62号(今胜利街165、167号)。到5月下旬,原在上海的中央秘书厅、中央组织部、中央宣传部、中央农委、中央工委、中央妇委、中央军委等部门迁到武汉,并以此幢洋房为中心在方圆1公里内办公。
1926年11月15日,中共中央提出“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”,培养农运干部的计划。从12月开始,毛泽东为执行中央的决定,赴湖南、江西、湖北,与三省的国民党省党部商议此事,进行筹备工作。1927年1月15日,在董必武主持下,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决定拨出16万元支持农讲所。后国民党中央考虑到要为全国培养农运人才,遂决定把三省农讲所扩大为“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”,由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领导,在全国招生。国民革命时期武汉地区各农讲所的创立,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优秀人才,将农民运动的革命火种撒遍全国。
1927年4月至5月,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。大会第一次初步健全中共中央领导机构、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、提出政治纪律的概念并置于突出地位、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党校、明确划分党的组织系统、明确规定党员年龄必须在十八岁以上、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写入党章、明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原则。
1927年8月,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,第一次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。毛泽东在会上提出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的著名论断。
1928年3月,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,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夏明翰被国民党反动派行刑。他写下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: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。杀了夏明翰,还有后来人。”
1928年5月,正值国际劳动节,向警予高唱《国际歌》,呼喊口号,被敌人押上汉口余记里空坪刑场。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主义的信念和理想,将生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,赢得了人民永远的缅怀和崇敬。
1938年1月,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创办的《新华日报》正式出版发行,它是抗战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,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,也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中心主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。
二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(1949—1978)
1949年5月,武汉解放。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、中共武汉地下党和武汉人民共同取得的胜利。
1949年5月,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,次日中国共产党武汉市委员会正式成立。合武昌市、汉口市和汉阳县为武汉市,由中央直辖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辖市。
1953年2月,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首次来武汉视察。在武汉居住期间,毛主席多次深入一线,视察武汉长江大桥、武昌造船厂、武汉重型机床厂、武汉钢铁公司、武汉国棉一厂等“一五”计划重点项目。
1954年8月,武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口中南剧场举行,标志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建立,并开始依法履行职权。
1954年夏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英雄的武汉人民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,经过100天艰苦卓绝的斗争,终于战胜了洪魔,保卫了城市的安全,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史诗般的辉煌。
1956年6月,毛主席第一次横渡长江。写下词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,描绘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,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,抒发了伟大的理想。
1956年底,武汉全市三大改造基本完成,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武汉已经建立起来。
1957年10月,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,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,被誉为“万里长江第一桥”。
1958年11月,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在湖北武昌举行,本次全会是中国共产党自“大跃进”运动开展以来,在毛泽东领导下,主动纠正工作中“左”的错误的一次重要会议。
三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(1978—2012)
1978年12月,武汉开始试行承包责任制,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,得到市郊农民的支持与拥护,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,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。
1980年3月,武汉海关重新设立,关区范围包括湖北省全境,并办理湖南、河南部分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业务及湖南省的查私业务,见证湖北快速发展,续写武汉海关发展史的重要篇章。
1979年9月,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恢复开放,103位个体经营户持证摆摊,就此拉开了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,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迈进了开启性的一步,被称为"天下第一街"。
1984年5月,武汉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被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,通过改革,武汉市企业活力明显增强,各类市场快速繁荣,城市吸引力、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。
1991年3月,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(又称中国光谷)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经过30多年的发展,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,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“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”之一。
1992年1月,邓小平南巡并发表“南方谈话”,武昌为其第一站。“南方谈话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,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,对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。
1992年7月,武汉经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。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坚持以开放为先导,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”的战略方针,逐步形成全方位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。
1998年夏,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,军民协同拼搏,最终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。从此,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,坚韧不拔、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载入史册。
2008年12月,“万里长江第一隧”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,中华民族实现了“隧穿长江”的百年梦想。长江过江交通迎来“江上架桥、江面行船、江底通隧”的“三维”时代,武汉城市能力显著提升。
四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(2012—)
2012年,武汉市政府成功开通了“汉新欧”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。这是武汉市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、建设亚欧经济廊道的体现。
2013年6月1日,武汉市在连续获得三届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的基础上,被中共中央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“长安杯”荣誉。体现了武汉坚持以创建平安、和谐、幸福武汉为目标。
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。他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,也是我们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。
2015年2月28日,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武汉市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,这是城市社会文明的综合性荣誉,是一个地区科学发展、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。
2017年4月1日,中国(湖北)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正式挂牌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命健康、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、金融服务、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。
2019年10月18日,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。这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参赛人员最多、影响力最广的一次运动会,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风采、当代中国形象。
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18日,武汉新冠疫情暴发。在这期间,面对席卷而来的疫情,武汉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,展现出了无所畏惧、斗争到底的精神。这座英雄城市,必将被载入英雄史册!
2022年6月2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。他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、安全之要。我们必须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,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、自主性、安全性,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,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,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。
中国共产党是光荣英雄的党,武汉是座光荣英雄的城市。党在武汉的百年足迹,深刻展示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、奋发图强的峥嵘岁月。相信在二十大召开后,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武汉人民创造更多伟大与辉煌!
文案 | 聂秀泉、梁如意、贾成勇、卢琪、陈雪
图片 | 网络
编辑 | 聂秀泉、梁如意